爆燃常有哪几种情况?
工业锅炉炉膛内发生可燃混合物积存而产生爆燃的情况主要包括积存少量可燃物、大量燃料的积累以及操作失误等。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具体分析:
1. 积存少量可燃物:在大型工业锅炉中,如果炉膛内积存少量的可燃混合物,即使发生爆燃,也只是“打炮”,不会造成破坏。这是因为积存的少量可燃物不足以达到爆燃所需的浓度和能量。
2. 大量燃料的积累:当炉膛灭火后,如果不能及时切断全部燃料,可燃物的储存容积会随时间而增大。同时,一部分可燃物被抽到锅炉尾部积存起来,大量的可燃物在高温的炉膛中温度慢慢升高,氧化反应不断加速。此时若再有油引燃或关小引风量使炉膛呈正压甚至“打炮”,会使大量的煤粉等可燃物在短时间内迅速燃烧,造成爆燃。
3. 操作失误:从发现熄火到保护系统动作切断进入炉膛内的燃料的这段时间里,实际上已经有一定量的燃料进入炉膛,再加上阀门、挡板等的动作滞后时间和关闭不严,以及从阀门、挡板到炉膛之间还有一段管道,都可能将燃料继续送入炉膛而造成可燃物的积存。此外,控制逻辑的不合理设计、误操作、误判断都有可能导致炉膛的爆燃。
4. 设备故障:燃烧设备或燃烧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且运行人员处理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炉膛爆燃事故。这种情况下,爆燃分内爆和外爆:外爆是指在锅炉的炉膛、烟道或煤粉管道中可燃混合物同时被点燃,而使烟气侧压力急剧升高,造成炉膛、尾部烟道和煤粉管道结构严重破坏的现象;内爆则指炉膛内燃烧不稳定或灭火造成炉膛较大负压,使烟气侧压力突然降低,使炉膛内外压差过大,大量外部空气急剧进入炉膛的现象。
总的来说,工业锅炉炉膛内发生可燃混合物积存而产生爆燃的情况多种多样,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来避免。
上一篇:什么是锅炉的流化?